關節炎丨評估病情調整用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趨個人化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19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破壞患者關節,甚至造成身體殘障。幸而,如今有適合不同程度病情的藥物,由醫生因應每名患者的病況及各種條件,靈活調配處方,作「個人化治療」;尤其近年較常用到的生物製劑,可針對性抑制炎症,即使患者無法接受藥物注射,也可以透過口服形式維持治療,持效地穩定病情。

從事文職的張小姐去年發現手臂兩邊的關節疼痛,而且越發紅腫,最終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。起初,主診醫生為她處方改善病情抗風濕藥「甲氨蝶呤」,無奈因出現副作用而迫使她停藥,治療也因此延誤了一段時間。及後,她感到關節痛楚加劇,需開始使用進階藥物,其中包括生物製劑。然而基於她的病情,需一併服用「甲氨喋呤」,令她一度猶豫要否繼續服用。

停藥或致病情反覆

風濕病科專科醫生王德龍表示,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影響對稱性關節,包括手指初段關節、兩邊手腕、手肘及膝蓋,患者並會有晨僵狀況,損害手腳活動能力,持續發炎更會使關節骨被侵蝕,甚至併發肺纖維化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然而,部份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即使接受過治療,病情仍然較難受控。王醫生解釋,其中一個原因像個案中的張小姐般,因藥物副作用而停藥或猶疑是否繼續服藥,亦有患者對治療有所誤解,以為感到關節疼痛才需要用藥,偶爾因此停藥,病情容易因此變得反覆。

事實上,現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眾多,可以因應每名患者病情以調整治療方向(Treat to Target),以達至最佳治療效果。王醫生指出,除了評估患者個人感受,亦會透過「28處關節疾病活躍評分」(DAS28),根據關節腫脹、觸痛的關節數量及發炎指數等,客觀地分析嚴重程度,繼而使用相應藥物,務求達至病情緩解。

JAK抑制劑療效顯著

王醫生舉例,病情輕微患者可以使用相對溫和的藥物處理,若然病情屬於嚴重,發炎指數較高並有骨侵蝕情況,就會選擇使用生物製劑︰「這類藥物能夠針對性抑制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,亦可改善關節結構被破壞的情況,重症患者基本上是愈早用藥愈好,但必須考慮實際身體狀況。」

以上述提及的個案為例,由於張小姐服用「甲氨蝶呤」後或出現嚴重副作用,其主診醫生改為處方口服類型的「JAK抑制劑」,單一用藥已能達至療效。王醫生指出,這類口服藥物用藥相對簡單,對於害怕打針的患者尤為適合,能將病情穩定於低活躍程度。

王醫生提醒,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不同方案,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,患者應按自身病情、藥物反應及負擔能力等因素與主診醫生商討,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
風濕病科專科 王德龍醫生

撰文 : 王德龍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